
清廉,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,也是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与支持的根本所在。党建清廉建设并非简单的作风整治,而是一项系统性、长期性的工程,它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、作风建设、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,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核心抓手,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。
从本质上看,党建清廉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 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 的长效机制,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,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,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。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,党建清廉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一方面,它是应对 “四大考验”(执政考验、改革开放考验、市场经济考验、外部环境考验)和 “四种危险”(精神懈怠危险、能力不足危险、脱离群众危险、消极腐败危险)的关键举措。腐败问题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大毒瘤,唯有以清廉建设为突破口,才能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,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。另一方面,党建清廉建设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与社会公平正义。党员干部的清廉作风,能让政策落实更高效、资源分配更公平,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,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。
推进党建清廉建设,需从思想、制度、监督三个维度协同发力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建设体系。在思想建设层面,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,筑牢党员干部的 “不想腐” 思想防线。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党性教育、廉政文化教育,将清廉理念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与工作中,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,从内心深处摒弃贪腐念头。我们通过打造廉政教育基地、开展 “清廉讲堂”、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,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清廉的价值,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。
制度建设是党建清廉建设的根本保障,旨在构建 “不能腐” 的制度屏障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,细化权力运行的规范与流程,让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、有据可查。健全民主集中制,防止 “一言堂” 导致的权力滥用;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,将清廉表现作为干部考核、提拔的重要标准;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,针对重点领域、关键岗位制定个性化的防控措施,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风险。
监督体系的构建则是确保清廉建设落地见效的关键,着力形成 “不敢腐” 的震慑氛围。监督不仅要涵盖党内监督,还要整合人大监督、民主监督、司法监督、群众监督、舆论监督等多种力量,构建全方位、无死角的监督网络。一方面,要强化党内监督的权威性,充分发挥巡视巡察的 “利剑” 作用,及时发现和查处党员干部中的违纪违法问题;另一方面,要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,通过政务公开、举报平台建设等方式,让群众能够便捷地参与到监督中来,同时保护好群众的监督积极性。此外,要善用舆论监督的力量,发挥媒体在曝光腐败问题、推动问题整改方面的作用,让腐败行为无处遁形。
当然,党建清廉建设并非一蹴而就,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面临诸多挑战。部分地区存在对清廉建设重视程度不足、制度执行不到位、监督力度不均衡等问题,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。未来,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、更坚定的决心、更有力的举措,持续深化党建清廉建设,让清廉之风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,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。